【隨筆】希望從來無所謂有,無所謂無的。

12:32


「希望從來無所謂有,無所謂無的。」

生物學家相信,這個越來越荒謬與冷酷的城,已經演化出名為「廢青」的新物種。



廢青不是生下來就如此的。從前他們跟一般人類小孩無異,儘管還是要讀書、溫習、考試,但課後可以去公園玩耍,可以跟動畫裡的主角們一起冒險,可以跟朋友交流如何上太空尋找超夢夢,甚至連乘巴士、地鐵也可以樂趣無窮。廢青也曾經相信夢想,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,相信老套如「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」,相信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,甚至相信海闊天空。然而,每份相信也隨著每個青春血肉與靈魂一起被殘酷地摧毀。這關於成長,也無關於成長。越是惡劣的環境,物種演化的速度就會越快。大部分廢青估計只存在了二十年,卻見證着一個城市的急劇改變與墮落。假如人類說的是真的,年輕人是社會的希望,那廢青的希望又在哪裡?

研究指出,廢青是從人類演變出來的。大部分人類的潛在廢青基因會在約二十歲時顯露出來。在此之前,廢青和一般人類小孩的成長過程均極為相似。從出生開始,他們就被拋進油鑊,不得不迫著學懂呼吸、吸吮、走路、一切生存技能。稍為懂性就被安排進幼兒班,不得不跟其他一樣懵懂的人類孩子一起學習社交。考上幼稚園後,又不得不開始學習知識和書寫,有些更開始學習鋼琴。不,鋼琴太平凡了,根本就是生存技能,學長笛、小提琴之類好了。在小學,他們又不得不學會另一樣生存必備技能:考試。不僅為了鞏固知識,他們還得要為學校的排名考試和操練呢。學校花了那麼多時間、心機,他們又怎能夠不犧牲自己的娛樂去報答她的恩情呢?

有些廢青滿以為捱過這段日子後,就該能有更多自由選擇,開始依賴對未來的希望生存。隨著年紀漸長,事實越見清晰,廢青的一生不過是從油鑊跳進火堆,又不得不由火堆跳回油鑊,油鑊還燒得更猛了。

初中要唸十科,還得適應英語教學,也要開始上補習班,不然就追不上別人了。補一天不夠,就補夠七天吧。考得好一點,高中就能挑自己喜歡的科目,大概會輕鬆一點。到了中三,聽老師和父母說,理科對考大學比較有利。文學、歷史什麼的,上大學再唸也可以。公開試壓力很大嗎?不打緊,老師說考上大學就不須怎樣用功了。好不容易考進大學,廢青忙著交朋結友、談戀愛、上莊、兼職,盡情盡力揮霍身為大學生的自由。同時,又不得不兼顧學業,不然怎樣去外地交流,或是找好的實習呢?沒有好的實習,又怎樣能有好的工作呢?沒有好的工作,又怎能還清十多萬的學債呢?四年轉眼過去,廢青才開始意識到,畢業只是讓自己穿得體面,然後準備從大學這個油鑊,跳進另一個更大的,更猛烈的,名為「西西弗斯」的火堆前的慶祝儀式罷了。廢青的整個成長過程,就是不斷製造希望,又不斷地被摧毀希望。反覆痛苦,卻又不得不如此。

生物學家認為,廢青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潘朵拉沒有聽從宙斯的叮囑,打開了禁忌的盒子,偏偏沒有釋放掉最深層的希望。現存的所謂「希望」,都是成年人類們用一個又一個謊言堆砌起來的海市蜃樓,虛幻而不可能被擁有的膺品。當謊言被揭破後,那些潛藏的廢青基因被激活起來,猛然醒覺這個城市早就不似從前想像的了,所以幾乎所有廢青都患有名為「失落」的遺傳病症。但廢青沒有袖手旁觀,反而試著奮力反抗,試著爭取改變,試著竭力守護自己成長的地方,試著築起屬於廢青的希望,試著治好自身和城市的病。然而,大多數成年人類都表示無法明白廢青的想法,也無法接受新的物種活於人類之間。在他們眼中,廢青就是只懂搗亂,不懂感恩的異類,自覺還是人類比較高等。為了保持這種優越感,成年人類會採用冷言冷語,試圖趕絕廢青。極端一點,更會出動催淚彈,甚至子彈,奪去廢青好不容易榨出來的點點希望。

在人類的語言中,「廢」是個貶字,有懈怠、衰敗之意。為了適應城市的荒謬和不可理喻,以及處理不被成年人類理解的失落情緒,廢青發展出一種自我防禦機制,主動擁抱「廢青」這個「污名」,無賴地事先宣告自己一無是處,企圖使熱愛批評的三姑六婆都不得不住口。因為如果無法消化和承受這份沉重,那就很危險了,就像近日有許多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類離奇死亡一樣。雖然驗屍報告沒能確認死因,但坊間有傳他們都是因為失去希望而死。至於仍然活著的廢青,不代表他們快樂,不代表他們擁有希望,只是不得不生活下去。所謂自我防禦機制,不過是為了生活下去的手段而已。

研究廢青的生物學家中,有少數認為潘朵拉沒有釋放掉希望反而是好事,因為這代表著只要相信,希望將永遠存在。只要找到希望,廢青的「失落症」就可以根治了,成年人類對廢青的歧視與敵意也會減少,這個城市也會變得比較適合生物居住。雖然,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希望的蹤影。

「我們總不得不生活下去,而且充滿希望、關懷、溫柔、愛。因為希望原來無所謂有,無所謂無的。猶如上帝之於空氣與光,說有就有了。」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

技術提供:Blogger.